關於神經多樣性個體的常見誤解
- Mind Canvas HK
- Jul 16
- 2 min read
Updated: Sep 16
神經多樣性條件包括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閱讀障礙、智力障礙等,這些條件常被誤解所掩蓋,這些誤解持續造成污名化和誤解。這些迷思對神經多樣性個體的社會包容以及獲得適當支持構成重大障礙。通過破除這些迷思,我們可以促進一個更具包容性和理解的社會,認識並欣賞神經多樣性個體的獨特優勢和需求。

誤解一:神經多樣性僅等於自閉症
神經多樣性是一個廣泛的術語,描述人腦運作方式的差異。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神經多樣性還包括其他神經條件,如閱讀障礙、ADHD、發育協調障礙(dyspraxia)、智力障礙等。
誤解二:孩子缺乏注意力就等於患有ADHD
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不僅僅是注意力不足。ADHD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主要注意力不足型:容易分心、難以專注、組織能力差等。
主要多動和衝動型:過度活躍(過多的運動行為)、從事可能帶來負面結果的行為、顯得躁動不安等。
混合型:同時表現出注意力不足和多動衝動的症狀。
即使在同一類型ADHD中,每個孩子的症狀嚴重程度、表現方式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差異很大。因此,將ADHD簡單理解為注意力不足,會忽視其他重要症狀,限制個體能獲得的支持。此外,缺乏注意力並不總是意味著ADHD診斷。許多ADHD症狀(不僅限於注意力不足)在學齡前兒童的行為中可能看起來像是正常行為(例如躁動、不聽從指示、注意力短暫)。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ADHD的治療通常從4歲開始。因此,在診斷前需要評估孩子的發展軌跡、症狀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以及症狀是否顯著出現在多個生活領域。
誤解三:神經多樣性是會隨年齡消失的狀況
雖然症狀表現可能隨時間改變,但神經多樣性條件是終身的,不會隨著年齡消失。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神經多樣性個體終其一生都會表現出相同症狀和相同嚴重程度。如前所述,隨著年齡增長,個體的症狀表現可能會改變,通過適當的支持和干預,他們可能發展出適應性的應對策略來處理挑戰。因此,為神經多樣性個體提供適當的住宿措施並促進包容性社會,對於避免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至關重要。
誤解四:神經多樣性個體是相似的
考慮到神經多樣性的核心理念是沒有單一「正確」的腦部運作方式,神經多樣性個體在光譜上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不僅不同條件之間存在差異,即使是診斷為同一條件的個體之間也存在差異。這不僅是為了認識每位神經多樣性個體的獨特性,也是為了強調提供個別化支持的需要,以應對每個個體面臨的挑戰和擁有的優勢。